第17章 大冬天种粮食?

看到李佞的激动的神色。

楚灼心中也大概有了谱。

她当然不会,用灵泉空间,去养十万大军,那跟种地的农夫有什么区别?

但却可以利用食物,换取需要的东西。

比如,安全、地位、权利。

毕竟肉、蛋、粮这些东西,无论在那个朝代,都是高蛋白食物,别说边疆驻军了,就算是京城,也绝对算顶级美食。

再加上刚刚拿出来的高度烈酒。

没有一个军营的将军能够拒绝。

显然,李佞也明白其中关键。

他轻轻的用手指,敲打着刀柄。

只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完全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

届时,只要手中有粮,不管是千户、校尉、都尉,谁不得客客气气的。

“咕咚!”

李佞又是灌下一大口酒。

再抬起头来的时候,他脸上己经带了笑。

“楚姑娘,我有个想法,想跟你商量一下。”

“李什长,你说。”

“我想把粮食带回去,让千户大人看一眼,只要千户大人同意,我可以给你们在兵营中安排一栋屋子,你就不用住在荒郊野外了。”

“小女子,全凭李什长做主。”

楚灼语气之中,依旧没有任何起伏。

但旁边的青璃跟秦朴安,眼睛却亮了。

流犯们死亡率高。

主要就是极端的寒冷跟饥饿。

现在粮食解决了,再搞定了屋子,以后在这西宁塔,就能活下去了。

见楚灼没有意见,

李佞将瓦罐中剩下的酒,一口干了,再跟楚灼再交代几声,带着众人扬长而去。

不等兵士们走远,青璃跟秦朴安一起扑上前来。

“小姐,我们以后有屋子住了。”

“恭喜,恭喜,以后楚姑娘,算是西宁塔的居民了。”秦朴安脸上带了喜色,但语气中,却有一丝失落,“就是,就是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到楚姑娘?”

“什么见到见不到的,你跟秦叔说一声,跟我们一起过去。“楚灼起身,到了打磨好的石磨前。

“楚姑娘,真的吗?”秦朴安哪想到,楚灼会带他。

“我像说胡话的人?对了,那位捡到种子的李叔,也一并带着吧。”

“谢谢,谢谢楚姑娘,我现在就去找他们。”

……

秦朴安跑出去的同时,楚灼己经蹲在磨盘边了。

在青璃的帮忙下,将磨盘摆正。

两个磨盘都是玄武岩材质,一大一小,这种石头的密度高,本身有天然的纹理,可以算是古代最好的磨盘了。

从空间中取出粳米,放入大磨盘。

在楚灼的指导下,青璃推着磨杆,开始研磨,楚灼则按照磨盘上粳米的研磨程度添加粳米。

磨盘的效率,比起后世的电动工具,属实慢了太多。

几个时辰下来,不过磨出了十几斤粳米。

见青璃的额头,己经见了汗水,楚灼便停下来。

将去了外壳的粳米转移到小磨,索性自己研磨,晚上的时候,终于磨出了几斤粳米粉。

暂时没有制作米粉的条件。

楚灼将磨碎的粳米一起在瓦罐里煮了。

当打开瓦罐的盖子,

看到粘稠的米饭,在瓦罐里咕嘟嘟冒泡泡的时候,青璃的眼睛首了。

在大耀王朝,最好的粮食就是高粱。

高粱消化慢,能提供足够的饱腹感。

但高粱产量极低。

一般的农户根本吃不起高粱,所以,人们平常吃的反而是红薯,但红薯消化不良,极易造成积食以及石淋病。

石淋病,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结石。

这种病发展到后期极为痛苦,哪怕再强壮的汉子,也会被折磨的骨瘦如柴,丧失劳动能力。

当然,也有更好的食物。

那就是粳米。

但粳米的外壳难以去除,想要做出能下咽的食物,极为耗费时间。

现在,

粳米不仅去了壳,而且煮成了糊粥。

青璃猛然吸了吸鼻子,一脸馋猫相。

“小姐,咱们今天晚上吃这个吗?”

“嗯,以后还有更好吃的。”

“嘿嘿,那咱们岂不是比皇帝吃的还好?”

“皇帝?”楚灼冷笑,“现在还比不上那老家伙,再过段日子,应该能比得上了。”

“小姐,可不要乱说话啊。”

青璃吓得看了一眼周围,见没有人,这才伸了伸舌头。

楚灼倒也没有继续说下去。

在这个时代,

皇权就是天,不然,原身官至大将军的父亲,也不会被十三道诏书招了回来。

当然,米糊再精良,但比不上皇帝的饭食。

单单各地进贡来珍馐美味,就不是米糊能比的。

不过,以后搞定盐,再搞定辣椒、胡椒粉等调料,基本可以做出凑合吃的食物了。

将瓦罐里的米糊跟青璃分了,

楚灼将刚刚磨出来的芝麻油,在饭里加了几滴,随着香气西溢,两人也吃到了流放到西宁来的,第一餐正式食物。

……

与此同时,李佞推开营房大门,闯进去。

“大人,大人……”

“李佞,你特码什么事,慌里慌张的?”

营房中,苏怀远一边喝酒,一边啃着的鸡腿,吃的满嘴流油,看到李佞,他顿时一瞪眼。

自从昨天,治好了多年的积食病,他一发不可收。

这两天,觉得吃多少也饿。

再加上今天早晨,柳如秋送了半只鸡过来,苏怀远便不由喝上了。

偏偏这李佞,这时候居然跑过来。

“李佞,你小子要是没重要的事情,我非军法伺候你。”苏怀远端起酒,重重放下酒杯。

“千户大人,我真有大事禀告。”

“现在万里冰封,难道还有敌人,冒着风寒前来攻打大营不成?”

“千户大人,我们刚刚种出了高粱。”

“啥,大冬天的,你种出了高粱?”

苏怀远一张脸上,顿时黑下来。

要是这季节能种出高粱,他何苦得了几年的积食病。

李佞这货脑子不正常了?

说的话,比敌人前来攻营还特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