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的基层医疗论坛上,俞明远的演讲台被围得水泄不通。
他举起装着骨水泥样本的玻璃瓶,阳光穿过半透明的块状物,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落的星星。
“我们的材料成本只有进口产品的1/5,”他的手指划过瓶身上的3D打印纹路,“更重要的是,它能主动诱导骨生长,而不是作为永久异物留在体内。”屏幕上切换到顾老先生的最新CT片,椎体中央的高密度影周围,新生的骨小梁呈放射状生长,“这是真正的‘可降解’,因为它完成了从材料到骨骼的蜕变。”
台下,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骨科医生举起布满老茧的手:“俞医生,我们卫生院的3D打印机还是二手货,能兼容你们的材料吗?”
“我们开发了通用型打印参数,”俞明远调出技术文档,“甚至可以用开源软件进行模型设计,就像拼积木一样简单。”他忽然想起在县医院的那个冬夜,父亲疼得无法入睡,只能靠在床头数吊瓶里的气泡,“当技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当昂贵的‘高科技’变成基层医生手中的普通工具,我们才算真正走进了未来。”
散场时,沈佳宇递来一份加急文件:“西北某矿区爆发尘肺病,很多患者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当地医院问,咱们的骨水泥能不能在48小时内运到?”
俞明远摸着文件上的红色加急章,忽然想起实验室墙上那封西北患者的感谢信。
他掏出钢笔,在文件批注栏写下:“启动‘星火计划’,首批材料免费提供,派技术人员随行指导。”笔尖在“星火”二字上停顿,墨水滴在纸上,晕染出小小的火焰形状。
半年后,未来医疗的实验室里,俞明远正在调试第西代骨水泥。
这次加入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让材料在降解过程中同时诱导微血管生成。
培养箱里,淡金色的块状物表面己经长出细如发丝的血管网,在显微镜下像燃烧的金丝。
“俞医生,”小吴抱着平板电脑冲进来,“西北矿区的随访数据出来了!接受治疗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率比传统手术高37%,而且没有一例出现材料排斥!”
俞明远盯着屏幕上患者们的笑脸,忽然听见窗外传来消防车的鸣笛。
他走到窗前,看见远处的山峦被晚霞染成金色,就像那些正在患者体内生长的骨水泥。
手机震动,是父亲发来的照片。
老人站在县医院的走廊里,身后是刚安装好的3D打印机。
旁边围着几个戴着安全帽的矿工,他们的眼中映着机器的蓝光,像看见新的太阳。
他忽然想起沈佳宇说过的话:“我们不是在创造技术,而是在修补世界的裂痕。”
此刻,掌心的骨水泥样本还带着培养箱的余温,那是材料与生命共振的温度,是科技与人融的温度。
当第一缕月光爬上实验台,俞明远在最新的实验记录里写下。
“骨水泥的终极形态,不该是冰冷的工业产品,而应是带着体温的生命载体。它从实验室的试管中来,却终将在患者的椎体里,长成照亮未来的星火。”
笔尖划过“星火”二字,墨痕在纸面上蜿蜒,渐渐勾勒出火焰的形状。
那是属于医疗的新火种,正在基层医疗的土壤里,悄然燎原。
...
瓦窑沟的晨雾像未擀开的棉絮裹着临时教学楼的钢架,沈佳宇的工装靴碾过碎砖。
施工队长老陈蹲在地基旁,指间烟头明灭如鬼火,橙色马甲上的"未来地产"字样被晨露洇得发暗,鞋跟在泥地里碾出的凹痕正往外渗着地下水。
"沈总,预制板车又被堵了。"老陈碾灭烟头,安全帽檐投下的阴影里,眼尾细纹像被刀刻过,"山口那拨人扛着锄头,说车轮子压了他们家祖坟的龙脉。"他抬手抹了把下巴,胡茬蹭过掌心发出刺啦声,帆布手套边缘磨得发白,"这是这个月第几回了?第五回?第六回?"
沈佳宇望着山路尽头蠕动的黑点,农用三轮车横成"川"字,几个模糊人影在车斗上挥臂。
耳麦里传来电流杂音,李诗雅的声音带着沙沙的山风:"西北侧无人机视角,山凹里停着几辆无牌车,车胎上沾的是红胶土。"
沈佳宇指尖在耳麦上敲了三下,这是约定的"启动备用路线"信号。
"走西坡的羊肠道。"沈佳宇转身时工装裤蹭过脚手架,铁锈混着晨露在布料上留下暗黄印记,"让后勤组把钢构件拆成小件,用骡子驮。"他望向老陈腰间晃荡的钥匙串,突然伸手:"施工日志。"
账本封面的塑料膜裂了道缝,老陈挠头时安全帽滑到后颈,露出晒成古铜色的后颈:"您瞧这儿,防水涂料平白少了两桶,扣件丢了半箱。"
纸页翻动时带起油墨味,沈佳宇指尖停在"安全事故隐患"栏,红笔圈注的数字旁画着歪扭的狗头,应该是守材料的老张头画的。
"后半夜狗叫。"老陈压低声音,工装马甲下的白背心领口磨得发毛,"老张头说狗叫得瘆人,跟见了不干净的东西似的,等他抄起手电出去,林子里头静得能听见露水掉叶子上的声儿。"
铁皮门被撞开的瞬间,沈佳宇闻到了铁锈味。
村治安员老李的红袖章歪在胳膊上,胶鞋在泥地拖出两道水痕,胸口剧烈起伏:"沈老板!钢筋堆那儿..."
他话没说完就弯腰喘气,手背青筋绷得像老树根,"硫酸!好几根都烂穿了!"
材料堆放区飘来刺鼻的酸味,沈佳宇跑过泥地时,裤脚溅起的泥点里混着黄色液体。
碗口粗的钢筋表面爬满蜂窝状蚀痕,滴落在地的黄水正滋滋冒着白烟,他蹲下身,指尖刚触到钢筋就被灼得缩回,掌心留下红印。
"昨晚谁值班?"沈佳宇抬头时,穿保安制服的年轻人正往人后缩,帽檐压得低低的,遮住半张脸。
老李抹了把汗:"是小吴,后半夜说去追野狗..."
"野狗会带硫酸?"沈佳宇盯着年轻人袖口,那里挂着几丝黄色纤维,和村口警戒线的材质一模一样。
他向前半步,年轻人猛地抬头,左脸三道抓痕新鲜得还在渗血,手腕上有道青紫色指痕,"袖口扯坏警戒线的时候,没想着把证据带走?"
年轻人扑通跪下,膝盖砸在碎砖上发出闷响:"沈老板...他们说给我爸凑住院费..."声音带着哭腔,工装裤膝盖处磨得发亮,"三个人,开黑面包车,说只要放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