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我们不是在创造技术

当他终于开口时,

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然:

我有三个条件。

说。

第一,

俞明远竖起食指,

研发方向必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不能为了噱头做华而不实的技术。

他的白大褂口袋里还插着今早查房用的钢笔,

墨水在纸上洇开的痕迹依稀可见。

第二,

中指随之竖起,

在灯光下投下坚定的阴影。

所有产品定价必须低于进口同类产品的60%,

并且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使用名额。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

仿佛又站在县医院拥挤的走廊里,

面对着那些因药价太高而放弃治疗的病人。

第三呢?

第三......

俞明远顿了顿,

你得答应我,

永远不利用你的'能力'去操纵医疗数据。

他深吸一口气,

声音沉得像手术室里监测仪的警报声,

医学容不得半点虚假。

沈佳宇闻言大笑,

笑声震得水晶吊灯轻晃,

细碎的光斑在两人之间跳跃。

成交。

他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

未来医疗科技的第一个项目,

可能比你想的更激进。

什么项目?

俞明远不自觉地前倾身体,

这个姿势让他想起第一次观摩心脏手术时的紧张与期待。

沈佳宇掏出手机,

屏幕亮起的瞬间,

一张CT影像在黑暗中格外醒目:

3D打印可降解骨水泥。

他的指尖在屏幕上轻点放大,

那天,

我在北岭医大附院委托陈院士替你爸主刀时,

无意从垃圾桶里捡到这个,

某跨国药企废弃的实验样本。

画面定格在一组分子结构图上,

他们用聚乳酸做基材,

但降解速率不稳定。

俞明远瞳孔骤缩,

专业本能让他立刻反应过来: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他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

如果能控制降解周期,

同时释放骨生长因子......

没错。

沈佳宇关掉手机,

黑暗重新笼罩两人之间的空间,

只有窗外霓虹的微光勾勒出他们的轮廓。

而你,

俞医生,

他的声音像手术刀般精准,

将成为第一个把它用在人体上的人。

俞明远忽然意识到,

眼前这个男人的预知从来不是被动接受,

而是主动创造。

他在垃圾桶里预见未来,

在县医院的走廊里布局棋盘,

甚至在与自己的初次交锋中,

就己经算准了这场关于理想与资本的博弈。

深夜十点,

两人走出望海楼。

俞明远摸出手机,

给护士长发了条语音:

李姐,

明天的查房我可能会迟到。

他的声音里带着久违的轻快,

像是终于卸下了什么重担。

沈佳宇递来一支烟,

两人并肩站在路灯下吞云吐雾,

烟雾在灯光中缭绕。

后悔吗?

沈佳宇问。

后悔什么?

放弃铁饭碗,

跳进资本的浑水。

沈佳宇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戏谑,

却又藏着不易察觉的认真。

俞明远望着远处医院大楼的灯光,

那些亮着的窗户后。

或许正有护士在给病人换药。

有医生在写病历。

有家属在走廊里焦急等待。

他想起父亲出院时攥着他的手说别再为我折腾。

想起那些在走廊里疼到蜷缩的老人。

不后悔。

他碾灭烟头,

火星溅在潮湿的地面上,

发出细微的嘶响。

我只是在想,

他的目光变得深远。

第一个临床样本该选谁。

沈佳宇轻笑,

拍了拍他肩膀,

力道刚好能让白大褂上的褶皱恢复平整。

放心,

会有志愿者的。

他忽然指向天空,

那里有架夜班飞机正掠过月亮,

你看,

未来己经来了。

俞明远抬头望去,

云层缝隙里,

一颗暗淡的星星正在努力发光。

希望,

重生,

以及对未知的信任。

夜风带来远处的汽笛声,

两人在路口分道扬镳。

俞明远走向县医院方向,

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像是要延伸到未知的远方。

沈佳宇望着他的背影,

忽然想起档案里的记录。

俞明远,

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岭医科大学,

在校期间发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社区筛查模型》,

被导师评价为兼具天赋与悲悯。

沈佳宇笑了,

他知道,

属于未来医疗科技的战车己经启动,

而驾驶它的,

将是两个在深夜里仰望星空的理想主义者。

一个用预知触摸未来,

一个用手术刀雕刻现实。

雨又开始下了,

细细的雨丝里,

他听见俞明远的手机铃声隐约传来。

那是首老歌,

歌词唱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沈佳宇掏出钢笔,

笔尖在烟盒背面划过时发出沙沙的声响:

致未来:

我们不是在创造技术,

而是在修补世界的裂痕。

——沈佳宇。

字迹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快晕开,

像是一幅水墨画。

然后他将烟盒揉成一团,

金属箔纸发出清脆的响声,

抛进路边的垃圾桶。

有些东西,

注定要在废墟里生长。

比如希望,

比如未来。

沈佳宇在酒店歇了一晚,

翌日清晨便启程返回临江县。

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时,

他的手机响了。

原来是周槐与陈小刀打来电话,

说是聚聚吃顿便饭,

地点依旧定在帝豪酒店。

推开指定包间的门,

沈佳宇一眼便瞧见周槐、陈小刀,

还有几张陌生面孔。

人群中,

一位女子让他心头微动。

那是他在预知画面里见过的周棠,

她正低头沏茶,

动作优雅得像一幅古典画。

周槐和陈小刀眼尖,

见沈佳宇进门,

立刻大步迎上来,

一人挽住他一条手臂。

陈小刀嘴快,

抢先向众人介绍:

这是我好兄弟,

老三,

沈佳宇!

随后指向五十多岁的中年夫妇,

老三,

这是我爸、我妈。

沈佳宇赶忙礼貌点头,

笑意温和:

叔叔阿姨好。

他的声音恰到好处地带着晚辈的恭敬。

夫妻俩连忙起身,

语气带笑:

佳宇好啊,

多亏你照顾我们家小子。

阿姨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

像是要抹去并不存在的灰尘。

陈小刀还想接着介绍其他人,

周槐轻拍他肩膀:

老二,

该轮到我了吧?

陈小刀摸头憨笑:

周哥,

我想着一口气介绍完呢!

行,

你来吧。

周槐指向身旁长辈:

老三,

这是我爸妈,

这位......

周棠。

沈佳宇没等他说完,

便首接开口。

这个名字在他舌尖滚过时,

带着某种宿命般的熟悉感。

周槐笑意更深:

正是小妹。

他的目光在妹妹和好友之间转了一圈,

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秘密。

原来,

年后周槐照着沈佳宇给的地址,

找到了周棠一家,

硬是将五口人接回了临江县。

此刻阳光正好,

照得餐桌上的餐具闪闪发光。

包间里,

饭菜飘香,

长辈们絮絮叮嘱,

兄弟间插科打诨,

周棠偶尔轻声搭话。

沈佳宇看着眼前热络的场景,

心底泛起暖意。

这样的家庭聚餐,

温馨得让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