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调查

前一段行动告一段落,接下来得准备新的视频素材了。

石亮坐在工作室里,面前的屏幕上滚动着无数条观众评论。

石亮知道网友的力量是强大的。

上次的化工厂和传销窝点,就是根据评论里的信息,以此为线索展开的。

这时他看到了几条评论。

“石哥,能不能调查一下戒网瘾基地?我听说那里比监狱还可怕。”

“拜托石哥揭露这些地方的真面目吧,我弟弟就在里面,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

“这些所谓的矫正中心简直是披着教育外衣的牢笼!石哥,我们需要你的镜头!”

都指向青少年戒网瘾中心和青少年叛逆矫正基地。

而这些机构,统一在一个地方泛滥。

山河省。

山河省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但山区分布较广。

整体经济水平一般,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但下辖县市却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极大。

同时由于人口众多,优质教育资源几乎都集中在省会城市,其他地级市和县城的学校硬件和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整体升学率低,中学呈现一种极端内卷状态。

山河省的家长普遍对孩子寄予厚望,但教育资源的缺乏让许多家长无力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一旦孩子表现出“叛逆”或“不听话”,家长往往选择将责任归咎于孩子本身的问题,而不是社会和教育资源的不完善。

很多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往基地,不是因为相信基地的教育,而是出于无奈。他们认为,只要能“改好”孩子,再大的代价也值得付出。

“他在家不上学,只打游戏,到了那里至少有人管他!”

“再怎么残酷,也比让他毁了一生强。”

在教育监管薄弱的情况下,这类机构以“心理矫正”和“特殊教育”的名义合法化。

家长对教育问题的焦虑,为这些基地提供了稳定的生源。

而且这些机构通常收费高昂,以“全封闭式管理”“一对一心理辅导”等名义,每月收费高达数万元。

山河省基层官员对戒网瘾基地的态度以默许为主,甚至形成了一定的利益链条。

虽然少数基地因丑闻被曝光,但大部分机构依然运营良好,背后的利益链条让真相难以大范围传播。

石亮浏览着神秘邮箱里的相关信息,心里对这类基地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他深吸一口气,关掉网页,眼神愈发坚定:“既然大家需要我,我就必须去。真相,不能被埋在黑暗里。”

得去一趟。

山河省省会天梁市。

高铁缓缓驶入站台,石亮透过车窗看到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映入眼帘:

高铁站外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幕墙玻璃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宽敞的街道上,汽车川流不息,地铁站和公交站点人头攒动,展现出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巨大的广告屏幕循环播放国际大牌的广告,行人手提购物袋匆匆穿梭在街道上。

“堪比洛杉矶的繁华啊。”石亮拖着行李箱,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没有急着离开,而是走出高铁站,想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

他来到城市中心的一座广场,看到一场科技博览会正在举办,展出的全是最新的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

在步行街上,咖啡馆和时尚品牌店鳞次栉比,年轻男女穿着得体,谈笑间显露出自信与活力。

他走进一家商场,听到服务员热情的推荐:“这是最新款的手机,支持卫星通讯哦!”

石亮不由得感叹:“现代化的程度真是超出我的想象,仿佛这里的问题都能被这座城市的繁荣掩盖。”

在省会停留半天后,石亮踏上了前往各县的火车。随着车程的推进,窗外的景象渐渐发生了变化:

高楼变成了低矮的平房,繁忙的高速公路被坑洼的乡间小道取代。

田地里零星散布着几台老旧的农机,显得孤零零的。

火车停靠在某个县城的小站,站台上的砖瓦有些破裂,候车室里只有几盏昏暗的灯泡勉强提供光亮,墙上的钟表还停留在过去的某个时刻。

“这里,才是真正的山河省。”石亮走下车,环顾四周,心中感慨万千。

县城主街道的路面斑驳不平,电动车和三轮车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几家老旧的商铺前挂着褪色的招牌,店主坐在门口,表情麻木地看着行人。

石亮特意走访了一所县城中学,校门是生锈的铁门,教学楼外墙斑驳,操场上只有几块裂开的水泥地和破旧的篮球架。

孩子们的校服陈旧,有些鞋子甚至开了胶。

石亮在一处菜市场采访了一位挑着担子的老人。

老人告诉他:“儿子媳妇都去城里打工了,这两个孙子,读书成绩不好,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她说着,叹了一口气,“村里的孩子,有几个能上大学的?”

在一个县城的学校附近,石亮遇到了一个孤独站在操场边的男孩。

他的手腕上有明显的勒痕,眼神中带着压抑的痛苦。

石亮试探性地问道:“你的手腕怎么回事?”

男孩的声音几乎是颤抖的:“在那里面,每天都会被绑起来……他们说,这是为了治好我的问题。”

还没等石亮进一步询问,一个中年妇女冲过来,像护雏的母鸡一样将男孩挡在身后:

“孩子已经回来了,别问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石亮试图争取,却只换来女人的怒视和嘟囔:“问了又怎么样?改变得了什么?”

石亮心头一阵发紧。

石亮用无人机探访了几个已经关停的戒网瘾基地。

从空中看去,这些建筑群像被抛弃的牢笼,生锈的铁丝网和破旧的宿舍楼让人不寒而栗。

当他走进其中一个废弃的房间时,地板上散落着一副生锈的镣铐,还有几个疑似电击装置的设备。

他拍下这些画面,背脊却有些发凉:“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这里的孩子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