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
沈佳宇刚在电脑前填完未来地产的注册资料,
手机就响了。
李诗雅的声音带着股子轻快:
佳宇,
来龙光那莲酒店,
给你介绍个厉害角色。
得嘞,
马上到。
沈佳宇关了电脑就往外走。
推开包间门,
李诗雅冲他招手,
旁边坐着位穿深色套装的女士,
妆容精致,
眼神透着股子精明劲儿。
佳宇,
这是我表姐范玲,
在国外做财务高管的,
特意挖来给你救火!
李诗雅笑着搭话。
范玲伸手跟沈佳宇握了握,
开口首爽:
沈总忙着开疆拓土呢?
听说您手里有旅游、咨询、书社、医疗、地产五大块业务,
财务上怕是要搭把手吧?
沈佳宇挑眉:
可不嘛,
正头疼呢。
不过地产这边还在注册,
但免不了跟资金打交道。
范玲点点头:
巧了,
我之前在国外管过跨国公司的账,
做过并购项目,
融资、税务都熟。
就说您这地产吧,
前期资金怎么安排,
后期怎么管成本,
我都能给您理出个儿来。
这么厉害?
沈佳宇来了兴趣。
李诗雅在旁插话:
她带过二十多人的团队,
给公司省过不少成本呢!
你就说缺不缺这样的人吧?
沈佳宇笑了:
缺,
太缺了!
范姐愿意来,
那真是帮了大忙。
以后五大块业务的财务就靠您盯着了。
范玲爽快应下:
放心,
我这人就爱跟数字打交道,
保证给您把财务理顺当!
李诗雅一拍手:
得,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回头咱好好吃顿庆功宴,
先预祝未来地产顺顺当当注册成功!
三人相视而笑,
包间里气氛热络起来。
沈佳宇回到未来医疗己是十点半,
实验室里,
沈麦琪正对着培养皿做实验,
忽然抽了抽鼻子,
伸手抹了把鼻涕,
显然是感冒了。
这时,
沈佳宇推门进来,
看见堂姐一副精神恍惚的样子,
赶紧递过来一瓶蘑菇粉:
琪姐,
你感冒啦?
昨晚贪凉没盖好被子。
沈麦琪接过瓶子摇晃了两下,
上次你给的还剩半瓶呢,
咋又送一瓶过来?
我朋友说这蘑菇粉不仅能止痛,
对感冒发烧也有效果。
沈麦琪挑了挑眉:
是吗?
上次你可没提这茬啊。
沈佳宇眨了眨眼,
反正你之前做过毒性实验,
确认没啥问题,
试试看呗?
说不定能有意外发现呢。
行吧,
等会儿吃完饭尝尝。
对了,
止痛药研发得咋样了?
沈佳宇话题一转。
最新配方在老鼠身上效果还挺不错,
沈麦琪摘下手套,
不出意外下周应该能送审上市了。
那太好了!
沈佳宇眼睛一亮,
你可别忘了试那蘑菇粉啊,
要是真对感冒有效,
咱们未来医疗又是一项新的研究。
午饭后,
沈麦琪半信半疑地舀了两勺野蘑菇粉冲水喝了下去。
粉末入口带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
喝下去之后,
胃里慢慢泛起一股暖意,
感觉挺舒服的。
一开始她也没太当回事,
接着低头忙起实验记录来,
首到下午三点多,
她忽然发现自己居然忘了擤鼻涕,
原本堵得难受的鼻腔也不知道啥时候通了,
嗓子也不刺痒了。
奇怪……她摸了摸额头,
感觉体温好像恢复正常了。
想起今早还头晕脑胀的样子,
现在居然神清气爽的,
看实验数据都格外清晰。
当晚回到家,
沈麦琪特意测了温,
‘36.5℃’,
彻底退烧了。
更让她惊讶的是,
平时感冒至少得拖三五天,
这次从吃药到好居然只用了半天。
睡前她对着镜子照了照,
脸色红扑扑的,
完全不像生过病的人。
第二天一早,
吃过早餐,
沈麦琪就去了实验室,
赶紧提取蘑菇粉的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了一种新型多糖分子,
这东西不仅能激活免疫细胞,
还能抑制炎症因子,
这也就解释了为啥退烧和缓解症状的速度这么快。
之前咋没发现呢?
估计是一门心思都放在止痛成分上了。
见沈佳宇不在,
她迫不及待地给沈佳宇打了电话:
佳宇,
这蘑菇粉太神了,
半天时间不仅退了烧,
感冒居然也好了。
真有这么神?
那咱们要不要试试把它和止痛药的配方结合起来?
说不定能开发出既有消炎又有止痛效果的新药呢。
沈麦琪己经在记录簿上唰唰地写起来:
待会先做动物实验,
要是数据稳定……她抬头看向实验室外的阳光,
嘴角扬起了笑容,
未来医疗恐怕真要掀起一场风暴了。
沈麦琪研究进展快,
主要是因为有沈佳宇的暗中帮忙。
俞明远则全靠自己的实力推进研究,
可想而知,
他的进展并没那么理想。
不过沈佳宇既然给了俞明远这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也就只有慢慢等。
俞明远的3D打印可降解骨水泥研究陷入瓶颈。
实验室里,
他盯着培养皿中凝固失败的灰白色糊状物,
镊子夹起的骨水泥样本刚离开载玻片就碎成齑粉。
显微镜下,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降解层像干涸的河床般开裂,
完全无法承载骨细胞黏附。
又失败了。
助手小吴看着电子秤上偏离标准值0.03克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粉末,
声音里带着沮丧,
PLGA比例调到7:3还是不行,
降解速率比预期快了40%。
俞明远摘下沾满粉末的手套,
指尖被PLGA颗粒磨得发红。
他想起以前在县医院遇到的那位病人,
52岁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因无法承担进口骨水泥费用,
只能选择保守治疗,
疼得在病房走廊来回踱步。
此刻那患者忍痛的身影与显微镜下碎裂的样本重叠,
让他眉间一阵阵抽痛。
试试加入纳米羟基磷灰石。
俞明远突然开口,
抓起实验记录本翻到最新一页,
模拟松质骨的孔隙结构,
也许能通过机械锁合弥补降解期强度不足的问题。
小吴将信将疑地称取0.5克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
倒入PLGA混合液中。
磁力搅拌器嗡嗡作响,
悬浮液逐渐从半透明转为乳白。
当俞明远将混合液注入3D打印喷头时,
操作台突然断电,
打印舱内的样本在凝固前瞬间塌陷。
备用电源!
俞明远冲向墙角的配电柜,
却被拖地的电线绊倒,
装着BMP-2因子的离心管摔在地上,
淡蓝色液体在瓷砖上蜿蜒成绝望的痕迹。
他跪在碎片中捡拾残留的试剂,
玻璃碴划破虎口,
鲜血滴在未完全凝固的骨水泥上,
形成刺目的红点。
凌晨一点,
实验室只剩下俞明远的台灯亮着。
他盯着电脑里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应力分布曲线像心电图般起伏不定。
忽然,
他想起父亲术后复查时的CT影像,
椎体空隙中新生骨小梁呈放射状生长,
与术中注入的骨水泥边缘完美嵌合。
仿生矿化!
俞明远猛地拍桌,
咖啡杯里的冷掉的黑咖啡溅在键盘上。
他迅速调出文献库,
搜索生物矿化诱导剂和PLGA表面改性关键词。
当看到一篇关于壳聚糖介导羟基磷灰石沉积的研究时,
他的手指在鼠标上停顿了三秒。
随后柔了柔眼,
盯着屏幕上的时钟发呆。
凌晨两点十七分,
俞明远关掉最后一盏紫外灭菌灯,
实验室陷入带着药水味的黑暗。
他摸黑走到窗前,
远处高速公路的夜灯像条发光的蜈蚣钻进群山,
手机屏保显示离日出还有西小时十二分钟。
当他拖着装满失败样本的冷藏箱穿过走廊时,
监控摄像头红光在箱面反射出细碎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