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大雪纷纷。
还有两天就要过年了,二叔家今天可是热闹极了。
杀牛匠带上一身的家伙事儿登门而来,拿出一把锃亮的杀牛刀正在水缸边磨刀霍霍。
不少邻里乡亲听说李有德家今天杀牛都跑来围观,还有些精壮中年则是来帮忙绑牛的。
不过他们都不是空手来的,人手一个小木盆。
通常村里像这种杀猪杀牛的大喜事儿,只要来看热闹的,都不会空手而归。
都是乡里乡亲的,多少能接点牛血回家吃,再不济,也能得点牛杂汤。
将近年关,堂兄也不用去私塾念书。
一大早就在院子里拿着一根笔直的树枝挥来舞去,把小米儿晾晒的衣物全都砍翻在地,自以为颇有武林高手的风范。
李二牛也没闲着,天还没亮就开始忙这忙那,砍柴烧水。
担心小米儿见不得这种残忍的场面,便让妹妹独自去村东边私塾里藏着了,并叮嘱待天快黑再回来。
终于,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剩下的便是绑牛杀牛。
七八个精壮中年大汉没费太多的功夫便从牛棚里将老黄牛捆了个五花大绑。
老黄牛哞哞哞叫个不停,拼命的挣扎,但它那瘦不拉几的体格哪里是大汉们的对手。
“杀牛咯,老李家有牛肉吃咯!咱也能跟着沾点荤腥咯。”
“这老黄牛如此精瘦,约摸着能有百来斤就不错了。”
“…………”
围观的村民们见状纷纷吆喝起来,看着眼前的老黄牛一个个都眼冒精光,更有甚者已经开始吞起了口水。
在众人的吆喝声中,杀牛匠已经提着明晃晃的杀牛刀走了过来。
噗通!
这时,老黄牛突然前肢一软,两腿跪了下去,牛眼中几滴泪水砸落在地。整个身体微微颤抖,似是不堪重负,又似在哀求
这……
老牛跪地!
原本喧闹的村民也安静了下来。只有老牛沉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的低哞声在寂静中回荡。
李二牛见这一幕,眼眶一红,胸中有股热流涌动。
唯有杀牛匠依旧面不改色,他这一生杀牛无数,什么场面没见过,早就麻木了。
歘!
杀牛匠没有任何迟疑,一刀下去快准狠,牛血喷溅,老牛越挣扎鲜血喷得越快。
刚刚还愣住的村民们瞬间就清醒了过来,争先恐后地将手中的小木盆递了过去。
那么多牛血,洒地上多可惜啊。
很快,村民们的欢笑声越来越响亮,而老黄牛的惨叫声渐渐湮没,那对斗大的牛眼好像比活着时更加炯炯有神。
“二牛,还愣着干嘛,赶紧加把火烧水,等下就要烫毛刮皮了!”
李二牛傻呆呆的有些不知所措,被二叔厉声一喊才回过神。
他知道,老黄牛这下是真死了。
没有多少悲伤,但心里却很难受,说不上为什么难受,就是憋得慌。
“好哩!”李二牛答应一声,便继续闷头烧火。
另一边,几位村民已经合力将老黄牛倒挂在了院里那棵歪脖子树上。
这样既便于放血又便于刮皮剔骨。
好一会之后,老黄牛再也流不出一滴鲜血。
……
忙碌了一天,村民们都收获满满喜滋滋的端着木盆各回各家,临走时皆不忘称赞老李家大气有格局。
热闹散去,活还得李二牛来干。
他将老黄牛的一身,分门别类的清洗了大半天。
牛骨是牛骨,牛肉是牛肉,内脏是内脏,全都整齐的放在不同的土缸里。
至于牛皮,牛筋,牛角,李有德早就包好交给了里正王老头,这些都是要上交官府的。
另外,约莫三分之一的牛肉还得交给刘老财,充作今年的佃租赋税。
忙活完老牛的身后事,已是傍晚。
李二牛带着刚回来的小米儿收拾着腥臭的院子,厨房里已经飘出阵阵浓郁的肉香。
“成儿,吃牛腿肉,牛腿吃了长个!”
“多吃点,这两日牛肉管够,给爹把精神头养足了,到时候在仙使面前别哆嗦,若是入了那仙门……”
很快,堂屋里就传来二叔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言语声。
二叔一家这顿饭吃了足足半个时辰。
李二牛领着小米二走进堂屋,都快被满屋子的牛肉味给香迷糊了。
看着桌上摆放的一大盆牛肉汤,兄妹俩顿时一愣,站在桌前有些不知所措。
在叔婶家待了两年多,还是头一回有肉汤喝。
但两个小娃娃这一刻却犹豫了。
李二牛一边咽着口水,又一边噙着眼泪,不停地告诉自已,这是黄牛兄,不能喝!
“二哥,米儿……不饿!”
这时小米儿紧紧拽着他裤子,像是下定了决心。
李二牛用力的点了点头,“好,那就不喝,咱去山洞煮稻谷饭喝甜菜汤!”
兄妹俩最终没能喝上那盆带油的牛肉汤。
夜里,李二牛躺在空荡荡的的牛棚里,没有老黄牛的鼾声,他竟然翻来覆去睡不着。
天还未亮,他便悄悄的出了村。
争取早点赶到东岳镇上卖掉稻谷。
从双溪村到东岳镇有十几里路,李二牛总共就去过三次。
他紧赶慢赶,草鞋都走破了,朝阳升起,终于赶到了镇上。
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他从石头空间里取出一麻袋稻谷,这才走上了街道。
镇子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李二牛扛着一麻袋稻谷,左看看右瞧瞧,各种店铺小摊,让他眼花缭乱。
“卖炊饼咯,又香又脆的炊饼咯!”
“卖冰糖葫芦咯,娃娃吃了长得胖,男人吃了火气旺,女人吃了男人旺!”
各种叫卖声引得李二牛都快走不动道了。
但是摸了摸怀里空空的衣兜,只能低下头,吞吞口水,快步离去准备先去集市把稻谷卖了。
今日恰好逢场,集市里已经摆满了各种商品。
有卖肉的,卖鸡鸭的,卖蛋的,卖土缸土碗的,卖小孩,卖女人的…
卖什么的都有。
李二牛好不容易找到块空地,放下麻袋,敞开袋口露出金灿灿的稻谷。
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顾客。
一道财大气粗的声音响起“小娃,你这袋稻子我全要了,总共八百文钱,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