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959 年,注定是一个充满波折与坎坷、极不平凡的年份。新年伊始,春天刚刚到来之际,大自然似乎就对这片广袤的土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无情的冲击。天灾接踵而至,让人应接不暇。
在辽阔的北方大地,干旱如同恶魔一般肆虐横行,大片的农田干裂得如龟壳般狰狞可怖,农作物在炽热的阳光下逐渐枯萎,农民们望着自已辛勤劳作的成果化为泡影,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地区,汹涌澎湃的长江水冲破堤坝,淹没了无数肥沃的良田和村庄,滔滔洪水带来的不仅是财产的损失,更有生命的消逝。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去年推行的“大锅饭”制度导致了严重的寅吃卯粮现象。早在去年年底,今年上半年的粮食便已被消耗殆尽。
于是,人们不得不依靠救济粮以及挖食草根、剥取树皮来勉强维持生计。本以为熬过这段艰难时光便能迎来转机,但谁能料到,干旱与洪涝竟会双双降临。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每个人的心中都弥漫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就在这个多灾多难的秋季,全国范围内粮食大面积欠收的噩耗传来,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人们的心坎上。
谷一鸣作为众多关心国家局势之人中的一员,也始终密切关注着时局的每一丝变化。当得知全国粮食减产的消息时,他不禁忧心忡忡。
紧接着,街道办事处正式宣布了缩减粮食定量的通知,而且此次缩减幅度高达三成之多。对于原本生活就已经十分艰难的人们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这对于那些家中粮食定量本就稀少的人家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般的灾难,比如贾家这样的家庭更是苦不堪言。
然而,即便都是拥有城市户口的家庭,在经过这次缩减之后所分配到的定量粮食依然难以果腹,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情况更为严峻。
不过,谷一鸣心里清楚,目前的状况远非最为悲惨的时候。毕竟,那场令人谈之色变的大饥荒整整持续了长达三年之久
每当想到在接下来的这漫长三年里将会有无数人因饥饿而失去生命时,谷一鸣的心便会像被揪住一般疼痛难忍。
其实,谷一鸣并非从未想过要采取一些行动来改变这种局面,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比无奈和无力。
一方面,他那小小的空间农场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数量实在有限,别说是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了,就连轧钢厂上万名工人的日常消耗都无法足额供应;
另一方面,虽然空间商城里确实出售各种食物,但先不说他根本不敢贸然行事,单就涉及到上万吨级别的大规模交易而言,他也根本拿不出那么庞大的资金来承担这笔买卖。
谷一鸣深知如今局势复杂,他所能做到的唯有照顾好自已以及身旁亲近之人。为防止院子里那些心怀叵测之徒觊觎并告发自家吃肉之事,谷一鸣果断决定家中不再每日食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得忍受口腹之欲无法满足的苦楚。
谷一鸣心生一计,特地拜托傻柱暗中卤制到了猪肉、猪头肉以及牛肉等美味佳肴。如此一来,谷一鸣家和傻柱家便再也不用担心没肉可吃了。
其中缘由有二:其一,娄晓娥本是大家闺秀出身,向来娇生惯养,难以承受艰苦生活;
其二,谷丽儿身怀六甲,急需充足的营养来滋养腹中胎儿。于是乎,两位体贴入微的大丈夫便时常瞒着众人,悄悄给各自的媳妇加餐吃肉进补。
不仅如此,重情重义的谷一鸣并未忘记二哥一家、岳父大人,还有陈雪茹那边。他精心挑选了许多精良的粮食以及香气扑鼻的熟食,并亲自送上门去。就连那用来掩人耳目的棒子面,也毫不吝啬地送上了一些。
要说当下这四合院之中,谁家最不愁吃喝?那就非傻柱和许大茂两家莫属了。
许大茂虽然未能迎娶娄晓娥,但也另觅良缘,娶回了一位城中姑娘。夫妻俩皆有固定的口粮定量供应,再加上许大茂常常下乡收购些颇具特色的土特产回来,日子过得倒也颇为惬意。
而傻柱呢,则因在单位食堂工作的便利,中午无需花费自身的口粮定量就能饱腹一顿。更有时机蹭上领导的小灶,品尝一番别样的珍馐美馔。如此这般,二人的小日子可谓是过得有滋有味,令人艳羡不已。
谷一鸣其实算是日子过的最好的,但是谷一鸣知道低调,平常在家基本都是傻柱家去吃,吃熟食,所以院里人都以为是他占了傻柱便宜,殊不知是傻柱家占了谷一鸣的便宜
院里其他人家的情况大致相同,那些家中无人工作的,一天到晚也就只能喝上两碗棒子面粥来果腹。
而稍微有点工作能挣点钱的,也不过是能吃上几个粗糙的窝窝头罢了。
就连一向颇为讲究的二大爷,如今都不得不缩减自已的伙食标准。原本每天还能享用两个鸡蛋补充营养,可现如今却锐减至每两天才能吃到一个鸡蛋。实在是无奈之举啊!
虽说二大爷有着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一方面物资极度匮乏、供应紧张;另一方面他家人口众多,嗷嗷待哺,即便兜里有些钱财,也难以抵挡这般沉重的生活压力。
相比之下,三大爷更是将精打细算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由于他的工资微薄,每个月仅有作为轻体力劳动者所定量分配的 28 斤粮食。
因此,每当每月发放粮食之时,他总是先急匆匆地跑到粮站,用部分粮食换成价格更为低廉的棒子面。
然后呢,还要不辞辛劳地拿着其中一半的棒子面赶到左家庄,去换回一些红薯。如此这般折腾,才仅仅能够让一家人勉强度日,不至于忍饥挨饿。
要说这日子过得既痛苦又带着些许欣慰的,毫无疑问就要数咱们的易中海同志了。
就在这过去的整整一年时间里,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几乎磨光了他曾经的所有心气以及性格中的棱角。
此时此刻,他内心深处充满了无尽的悔恨,悔不该当初认下贾东旭这个干儿子。老话说得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你获得某些事物时,必然意味着会失去另外一些东西。
而易中海如今算是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背后蕴含的苦涩滋味。
即便如今已经缩减了定量,但令人惊讶的是,贾张氏的体重竟然仍有不断增长的态势!而那个年仅三岁的小棒梗,更是宛如吹气一般,迅速成长为一个圆滚滚的小胖墩儿。
话说回来,就在今年六月的时候,秦淮茹又生下了一个女孩。没错,一开始还是叫贾当,不过后来改名为易小当了。或许对于易中海老两口来说,这是他们唯一感到欣慰和开心的事情了吧。
而易中海本人呢?今年他终于不再像过去那样死死地压制着贾东旭了。倒不是因为别的,实在是他再也无力承担那沉重的经济负担了。
为了帮助贾东旭提升等级,易中海可谓是煞费苦心,又是加练、又是特训,甚至还专门给他开小灶。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在六月份这个月里,贾东旭的等级就一下子从二级提升到了四级。没办法啊,如果再不提升,易中海的钱包可真就要见底啦!
毕竟,谁让贾家只有贾东旭拥有城市户口,能够享受定量供应,而其他三个人可都没有这份待遇呢!
所以呀,每个月初,咱们这位一大爷都会雷打不动地带着贾东旭前往鸽子市,想尽办法通过套换来获取一些粮食,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唉,能怎么办呢?谁让贾东旭是自家人的儿子呢,就算再难,也只能咬牙忍着,总不能把人赶走啊!